换热管振动磨损图(换热管振动的后果是)

相信很多人都买过均热板散热背夹只能降低手机中间的温度,摄像头区域夹不到,所以大家够买均热板希望能改善,但普遍反应用处不大智商税。这是因为均热板热量交换的循环很弱所以效果不明显,我这次做了各种均热方式测试供大家参考。

常见的均热板,上面是硅胶+金属,下面是铜板,相信不少人买过,但是摄像头区域还是热,原因是热量循环很弱

导热硅胶,就是散热被夹上面的那个硅胶,作用和效果和上面的金属均热板差不多

部分手机搭载的VC冷液绝热板,因为有液体交换,通过蒸发和凝结的方式形成热量循环

换热管振动磨损图(换热管振动的后果是)

铜制热导管,和VC冷夜均热板原理一样,内部有冷媒液体,可以形成热量循环。重点提醒,大家自己去网上购买很多情况下买到的只是铜片,里面没有冷媒,JS作假吃相难看,里面要有冷媒的才有效果。

下面开始测试,测试用的是小米8,因为我手里容易发烫的只有它,测试工具是安兔兔的15分钟压力测试,所测温度均为摘掉手机壳后用工业测温枪测温读数。

带手机塑料壳进行压力测试,结束后手机屏幕中间41.4℃,屏幕上方46.4℃,后背中间41.8℃,后背摄像头区域45℃

带手机壳+散热背夹压力测试,结束后手机屏幕中间36.9℃,屏幕上方43.6℃,后背中间35.5℃,后背摄像头区域43℃

裸机不带手机壳+散热背夹压力测试,结束后手机屏幕中间33.3℃,屏幕上方41℃,后背中间31℃,后背摄像头区域41.3℃

带手机壳+导热硅胶+散热背夹测试,结束后手机屏幕中间36.7℃,屏幕上方42℃,后背中间31.6℃,后背摄像头区域43℃

裸机不带手机壳+导热硅胶+散热背夹测试,结束后手机屏幕中间34.9℃,屏幕上方41.9℃,后背中间31.3℃,后背摄像头区域41.7℃

这个测试结果可以作为网上买的均热板或者铜板的参考,测试期间摸摄像头区域的导热硅胶烫手,并不能有效降低摄像头区域温度,和网上买的导热版或者铜板差不多,高温集结在这个区域传导不出来,无法形成热循环,但是后背中间温度是所有测试项目里最低的。

带手机壳+铜制导热管+散热背夹测试,结束后手机屏幕中间37.6℃,屏幕上方43.7℃,后背中间37.8℃,后背摄像头区域42.5℃

裸机不带手机壳+铜制导热管+散热背夹测试,结束后手机屏幕中间36℃,屏幕上方42.5℃,后背中间35℃,后背摄像头区域36℃

因为铜管不够平整接触面不够,所以我贴上了导热硅胶增加和手机的接触面积,不愧是加了冷媒的热导管,测试期间摄像头区域的铜管摸上去一直都是冰凉凉的,热循环非常好,但因为手机壳是塑料的导热效果差,并没有有效降低手机摄像头区域温度,后来把手机壳去掉再测,大家可以看到后背中间和摄像头区域的温度很接近了。但铜管较厚,背夹差点夹不过来,玩游戏手感也很差。

数据汇总表

一句话总结:只带散热背夹足够。

所有散热方式对屏幕正面散热没什么效果,也就是下降3℃的水平。目前综合来看仅贴一层导热硅胶的综合散热最好也不影响手感,但是比起只带散热背夹差距不大。散热铜管虽然导热性能好但需要要摘了手机壳才有效果,如果大家带的是金属手机壳那就可以不需要摘掉手机壳也能有好的效果,或者像部分网友那样把塑料手机壳挖洞把铜管贴上去魔改,只是铜管太厚手感依然不行。感觉最好的均热板还是VC液冷板,希望以后有可以外置的VC液冷板单独购买,这样就能兼顾散热和手感了。

***生产不锈钢冷媒换热管,冷水机热泵管,雾森人造雾管,不锈钢盘管,不锈钢水管等,添加微信18929965023  免费寄样(备注:公司名称,联系人,电话地址,快递费我公司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31279019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xgang.com/231.html